首页 > 创新成果 > 发展规划 > 《东亚能源互联网研究与展望》

发008

摘要

东亚地处亚欧通道和“丝绸之路经济带”起点,北靠俄罗斯远东能源资源基地,西临中亚能源资源基地,南接南亚和东南亚负荷中心。东亚是全球重要的经济中心,能源电力需求大。各国资源条件各具特点,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大。长期以来所积累的气候环境、能源安全等方面问题突出。为实现东亚可持续发展,需以低碳转型为目标,充分利用经济综合实力强、市场规模大以及技术和人才储备优势,加快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资源,提高终端电能比率与能源利用效率,加强能源电力互联互通,打造西电东送、北电南供的“两横两纵”东亚能源互联网,保障东亚能源安全可靠性供应,通过电源清洁化与电网智能化,引领经济社会绿色发展。

东亚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引领者,能源电力需求旺盛。2017 年东亚五国 GDP 总量约 18.6万亿美元,约占全球 GDP 总量的 23%;2017 年东亚一次能源消费约 58.1 亿吨标煤,用电量约8.1 万亿千瓦时。预计到 2050 年,东亚一次能源需求将达到 69.6 亿吨标煤,用电量增长至 16.9万亿千瓦时。高度依赖化石能源,环境污染和能源安全风险问题突出。2017 年东亚地区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 86%。

高度依赖化石能源的发展模式,导致气候环境问题突出。化石能源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年排放量约 113 亿吨,占全球总排放的 35%。部分国家化石能源高度依赖域外进口,能源安全风险较高。 

实现东亚可持续发展,关键是加快开发清洁能源,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东亚能源互联网,保障能源安全、清洁、高效供应。加快转变成以清洁主导的能源生产方式,以清洁能源开发为主,使化石能源发电由主力电源逐步转变为调节电源,更好地促进和支持清洁发展。提升电能消费比重,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强度,走全面电气化的道路,形成电为中心的能源消费格局。推动技术创新和市场建设,推动各国在能源开发、转换、配置、储存以及使用等领域开展技术创新,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区域电力市场。

清洁能源资源丰富,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开发并举,稳步提升清洁能源消费占比和电气化平。到 2050 年,在东亚重点开发中国西南水电;在蒙古、中国“三北”等地建设 37 个风电基地,总装机容量约 5.9 亿千瓦;在蒙古、中国西北和华北建设 21 个太阳能基地,总装机容量约5.6 亿千瓦。到 2050 年,东亚电源装机容量达到 69.9 亿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总装机的比率达到 88%。随着能源转型和消费侧电能替代的不断深入,2050 年东亚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将达到 74%,电能占终端能源的比重将达到 54%。

区域合作基础良好,清洁发展互补优势明显,有利于加强区域间电力互联互通。按照清洁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原则,东亚总体形成“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电力发展新格局。重点开发中国西南水电、中国“三北”和蒙古风电、中国西北和蒙古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基地,跨区受入中亚和俄罗斯远东清洁能源,通过水风光互补互济,满足中国东部南部、日本、和韩国等为负荷中心的电力需求。依托中国西部和北部能源基地,电力外送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发挥“蓄水池”调节作用,实现清洁能源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2035 年和 2050 年,东亚跨区跨国电力流将分别超过 9800 万千瓦和 1.8 亿千瓦。

逐步形成“两横两纵”格局的东亚能源互联网。到 2050 年基本建成“两横两纵”跨区跨国输电通道,形成东亚能源互联网,拓宽能源输送方式和途径。“两横”通道主要由东亚中亚互联通道和中国东部西部互联通道,“两纵”通道主要由东亚东纵互联通道和东亚西纵互联通道。各国内部加强电网建设,其中中国形成 1000 千伏特高压交流骨干网架;日本加强重点区域 500 千伏电网建设,加大东部、西部电网间交换能力;韩国继续推进 765 千伏交流电网建设;朝鲜基本形成覆盖全国的 500 千伏交流电网;蒙古电网电压提升至 500 千伏,进一步加强 220 千伏电网建设,扩大电网覆盖范围。

到 2050 年,共建设 15 项跨区和 11 项跨国重点互联互通工程,支撑清洁能源电力外送、互补互济与汇集消纳。跨区建设中国—哈萨克斯坦 ±800 千伏直流和中国—吉尔吉斯斯坦直流背靠背工程,受入中亚风电和太阳能。建设中日韩朝—俄罗斯远东 ±800 千伏和 ±500 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受入俄罗斯远东水电和风电。建设中国—缅甸—孟加拉国、中国—越南 ±660 千伏、中国—老挝 ±800 千伏及中国—东南亚间背靠背工程,实现电力互济。建设中国—巴基斯坦 ±660 千伏、±800 千伏直流、中国—印度 ±800 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和中国—尼泊尔背靠背工程,将中国西部清洁电力送至南亚负荷中心。区内各国基本实现互联,建设蒙古—中国 ±800千伏直流,以及中国—日韩朝 ±800 千伏、±660 千伏、±500 千伏和背靠背直流工程,将蒙古及中国华北、东北清洁电力送至东亚负荷中心。

建设东亚能源互联网,带来显著的综合效益。经济效益方面,到 2050 年,东亚能源互联网建设累计投资 7.7 万亿美元,带动相关产业上下游发展,赋能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有效推动东亚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和高端化发展。社会效益方面,到 2050 年,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达到 74%;带动新增就业岗位约 5700 万个。环境效益方面,东亚能源互联网建设可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到 2050 年,能源系统二氧化碳排放降至 28 亿吨 / 年;有效减少气候相关灾害,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到 2050 年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硫 1750 万吨 / 年、氮氧化物 1340万吨 / 年、细颗粒物 360 万吨 / 年,提高土地资源价值 880 亿美元 / 年。政治效益方面,通过东亚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建立广泛的合作机制和推动各国政策协同,加强政治互信;建立以清洁发展、互联互通为核心的地区能源治理新体系,促进地区融合发展、实现地区共同繁荣。

着眼于助力实现全球 1.5 摄氏度温控目标,东亚需要加速推动能源电力清洁低碳转型发展。与助力实现全球 2 摄氏度温控目标相比,2050 年化石能源需求减少 32%;提升清洁能源开发比例,2050 年清洁能源电源装机增加 20%;加快电能替代,2050 年电能占终端能源比重提升 15个百分点;加强电网互联互通,提升资源配置能力,增加跨区跨国电力流规模约 2400 万千瓦;加大投资力度,到 2050 年清洁能源开发和电网建设投资累计增加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