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制造版图业已形成

北京时间5月18日媒体撰文指出,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我国光伏制造产业快速扩张,目前已形成了上游云、蒙、疆,下游苏、浙、徽的光伏制造版图。

文章指出,光伏产业上游电价成本占比高,低电价成为吸引相关产业落户云、蒙、疆的主要原因。目前,新疆汇集了协鑫、新特、东方希望、大全逾30万吨左右硅料产能,占据国内硅料总产能的60%以上;数据显示,新疆多晶硅企业平均电价0.24元/千瓦时,自备电厂电价更可低至0.16元/千瓦时左右。此外,特变、协鑫、大全、中环、隆基等企业则先后在内蒙古进行了一系列产能布局,根据内蒙古“十四五”发展规划,预计到2025年该地区硅料产能将达55万吨。受低价水电吸引,隆基、晶澳、锦州阳光新增产能纷纷落户云南,预计到2023年该省将形成15万吨多晶硅、60万吨单晶硅拉制、1.1亿千瓦晶硅切片、3000万千瓦电池片及光伏组件的产能集群。

产业下游方面,苏、浙、徽三省凭借在制造、运输、出口等领域的产业优势,已成功打造系列光伏下游生产基地集群。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江苏、浙江光伏组件年产量分别达7791万、5209万千瓦,全国占比分别达40%、26.3%;两省已分别在常州、无锡、金坛、常熟、嘉善、平湖、钱江、秀洲、嘉兴等地建成多个光伏产业园,成功吸引天合、晶澳、隆基、阿特斯、尚德、亿晶广电、亚玛顿、福莱特、福斯特等一大批光伏企业落户。安徽已成功将自身打造成为国内最大的光伏玻璃生产地,目前日产能已达2万吨左右,信义、福莱特、亚玛顿、彩虹新能源、中建材等龙头玻璃企业绝大部分产能均汇集于此。

文章指出,随着“十四五”的到来,光伏市场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以云南、内蒙、新疆、江苏、浙江、安徽六省为代表的光伏制造基地有望成为支撑光伏产业发展的“六架马车”,为实现“双碳”目标持续贡献力量。(来源:China5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