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东南亚能源互联网发展论坛召开

10月16日,东北亚、东南亚能源互联网发展论坛在京召开。论坛由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以下简称“合作组织”)举办,旨在落实全球能源互联网“中国倡议”,凝聚区域内各方力量,深化有关国家能源合作,加快推进东北亚、东南亚能源互联网建设,实现区域清洁绿色可持续发展。论坛发布了《东北亚能源互联网规划研究报告》《东南亚能源互联网规划研究报告》两项成果,为东北亚、东南亚地区清洁能源开发与电网互联提供了综合解决方案。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主席、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刘振亚出席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李冶、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能源司司长刘鸿鹏、蒙古国能源部副部长钢图拉格出席论坛并致辞。来自中国和亚洲、欧洲、美洲、非洲20多个国家的政府部门、企业、机构、高校等200余家单位、450多位嘉宾出席论坛。

论坛提出,东北亚、东南亚能源发展面临需求增长旺盛、供给形势严峻、化石能源比重过高、跨国输电能力不足四个方面的挑战。实现区域能源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构建东北亚、东南亚能源互联网。构建东北亚能源互联网,总的思路是加快区内清洁能源开发,构建环渤海/北黄海、环日本海、环阿穆尔河/黑龙江流域,横向联接蒙古南部至中国华北的“三环一横”跨国联网通道,形成“西电东送、北电南供、多能互补”的格局。构建东南亚能源互联网,总的思路是加强各国电网互联以及与周边国家联网,统筹利用区内、区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形成区内紧密互联,跨区丰枯互济、多能互补的能源发展新格局。构建东北亚、东南亚能源互联网,将保障电力供应、加快清洁转型、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为区域各国发展带来巨大综合效益。

论坛倡议,发挥有关国家政府、组织、机构、企业和高校作用,联合开展规划研究,在大容量海底电缆、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高效清洁发电等技术领域创新突破,建立项目开发、电力市场、电网运行等双边、多边合作机制,推动一批经济性好、示范性强的清洁能源和跨国联网项目尽早建设,早日发挥作用。

论坛上,来自中国、俄罗斯、韩国、日本、蒙古国、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意大利等国能源企业、研究机构、金融单位代表,围绕清洁发展、能源互联、开放合作等主题发表演讲,进行交流与研讨,结合各自工作领域分享对于构建东北亚、东南亚能源互联网的思考与认识。与会嘉宾认为,东北亚、东南亚地区清洁能源资源十分丰富,能源电力需求持续攀升。推动建设区域能源互联网,加快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和电网大范围互联十分迫切、大有可为。构建东北亚、东南亚能源互联网,需要凝聚区域内国家和社会各界合力,在技术创新、项目实施、机制建设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共同推动亚洲清洁能源开发、电力互联互通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东南亚国家联盟、非洲联盟、阿拉伯国家联盟、拉丁美洲能源组织、国际能源宪章组织、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以及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副主席、日本软银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孙正义向论坛发来贺信或祝贺视频,认为本次论坛聚焦东北亚、东南亚能源互联互通和清洁发展,研讨重大战略和创新问题,将有力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在亚洲落地,打造能源可持续发展示范区,促进全球能源互联网进一步成为全球共识和共同行动。

合作组织在走访调研东北亚、东南亚有关国家,深入分析区域内各国经济社会、能源资源、电力供需等情况的基础上,研究编制了东北亚、东南亚能源互联网规划研究报告,于本次论坛上面向全球正式发布。

《东北亚能源互联网规划研究报告》立足东北亚能源电力发展现状与特点,重点研究能源电力发展趋势、清洁能源开发规划与电力流格局、区域互联互通等内容,提出了东北亚能源互联网发展思路、方案与重点互联互通工程,系统性地分析了互联互通综合效益,为促进东北亚能源电力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解决方案。

《东南亚能源互联网规划研究报告》由合作组织、联合国亚太经社委、东盟能源中心三方联合研究发布,研究内容涵盖东南亚地区能源电力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清洁能源资源分布与特性、能源电力发展趋势与互联潜力等,提出了东南亚能源互联网多情景发展方案,并分析了其带来的综合效益,致力于为东南亚建设一个经济高效、清洁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提供支撑。

合作组织成立以来,联合各方力量,大力推进全球能源互联网理念传播、规划研究、国际合作和项目落地,推动“中国倡议”成为全球共识和共同行动。今年3月在国际上首次发布全球能源互联网“九横九纵”骨干网架规划后,合作组织于9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发布了首份非洲能源互联网规划,为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提供了行动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