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 点

以新技术更好地支撑电力传输

——访斯坦福大学教授弗里德里奇·普林兹

  推进全球能源互联,离不开特高压骨干网架的建设。而实现这种大规模、远距离的电能输送,必须依靠大量新技术和新材料的研究。

  弗里德里奇·普林兹教授介绍,目前,电力传输依然面临很大的挑战,这些挑战很大程度上和硬件相关。在过去几十年中,普林兹教授及他所带领的实验室在电力传输材料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其中一项核心研究与电缆绝缘层有关,涉及结构学、材料科学、物理学等领域。普林兹教授说:“我们正尝试将电子信息行业的智慧和传统材料结构技术融合起来,推进新绝缘层技术的研究,从而更好地支撑电力传输,为全球能源互联打下坚实基础。”

  在2016’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上,普林兹教授曾设想,未来每一个家庭都是一个储能单位,每一栋住宅都配备电动汽车,他们不仅是终端用户,也参与发电环节,智能化调节电网峰谷,共同构成高度发达的电网信息系统。在谈到保障该系统科学有效运行时,普林兹教授认为目前还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是智能化,高效率传输信息、调节电网,必须依赖大量传感器获取有效数据,从而产生智能化决策来决定电力的分布和传输。第二是减少电力传输过程中的线路损耗。他表示,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建设特高压、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的其中一个原因。同时,所有这一切也都是为了推动更高程度的集成化和智能化,保障未来的供电系统更加安全稳定。

  对全球能源网、信息网、交通网三网融合,普林兹认为,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以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保障,推动形成全球能源、信息、交通,即“瓦特、比特、米特”的融合发展,实现高度电气化、智能化、全球化和人本化,是一个非常宏观且复杂的问题。问题直指目前全球共同面对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挑战。尽管许多亚洲、欧洲国家已经实现了电力互联互通,但实现大范围的洲际互联甚至全球互联,还存在着很多的困难,需要投入非常庞大的研究资金和力量,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最后,普林兹教授建议加强国家和地区间交流合作和区域经济体建设,建立相应的国际组织、专业机构、区域经济体与政府间合作机制。他认为,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将建立互信互利的国际合作机制和统筹协调的政策体系作为八大战略重点,是十分正确且明智的。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加强政治互信,增进发展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