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成果 > 发展规划 > 《欧洲能源互联网研究与展望》

发001摘要

欧洲经济社会发达,在促进清洁能源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欧盟和欧洲各国围绕能源转型制定了一系列战略目标和政策措施,为保障能源安全、清洁、高效供应,建设团结、稳定、开放、繁荣的欧洲奠定了重要基础。实现欧洲经济和社会、资源和环境、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秉持清洁低碳高效发展理念,以欧洲人口、经济增长及产业发展为基础,统筹考虑技术创新因素、气候和环境发展约束,兼顾不同区域、国家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差异,进一步提升电气化水平,促进电 - 碳市场发展,持续引领全球能源清洁转型。

实现欧洲可持续发展,关键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提高电能消费比重,进一步提高欧洲电力一体化水平,构建欧洲能源互联网。加快洲内清洁能源开发,实现能源供应安全、清洁;加大洲外清洁能源受入,实现能源供应经济、高效;提高电气化水平,打造以电为中心的能源生产消费结构,创新构建电碳联合交易机制,为全球能源转型和气候治理树立典范;打造欧洲及周边能源电力合作平台,实现能源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建设清洁低碳高效、多能互补互济、区域共建共享的欧洲能源互联网,推动新一轮技术和产业革命,促进欧洲经济社会繁荣发展。

欧洲能效提升、技术进步等因素促使欧洲能源需求继续下降,能源消费进一步清洁低碳化,终端用能向以电为中心转变。预计,2050年欧洲一次能源需求总量下降 19%,至 33.2亿吨标准煤;终端部门需求量减少 26%,至 19.4 亿吨标准煤;2030 年前欧洲清洁能源超过化石能源成为主导能源,2050 年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增至 78% ;2030 年前后欧洲电能超过石油成为终端第一大能源,2050 年电能占终端能源比重提高到 59% ;2035 年、2050 年欧洲总用电量分别达到6.7 万亿千瓦时和 8.1 万亿千瓦时,2017—2035 年、2036—2050 年的年均增速分别为 1.8% 和1.1%。

欧洲电力供应发展总体趋势是逐步减煤减油,加快去核化进程,清洁能源开发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清洁能源供给洲内开发与洲外受入并举。预计,欧洲 2035 年、2050 年电源装机容量分别达到 28.8 亿千瓦和 38.2 亿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由 2017 年的 54.5% 提高至 2050 年的 92.7%,发电量占比由 2017 年的 52% 提高至 2050 年的 91%。风能大规模集中开发区域主要集中在欧洲北部海域,太阳能集中式开发区域主要在欧洲南部。欧洲大陆等人口密集地区,风光资源以分布式开发为主。预计到 2050 年,建设北海、波罗的海、挪威海、巴伦支海和格陵兰岛 5 个风电基地,北欧、俄罗斯、土耳其等 3 个水电基地。

欧洲电力流呈现“洲内北电南送、跨洲受入亚非电力”的格局。北欧重点开发海上风电和水电,波罗的海国家重点开发海上风电,在满足本地用电的基础上,送电欧洲其他区域。不列颠群岛总体自平衡,承接北欧、格陵兰清洁电力转送欧洲大陆,是电力中转站。西欧、南欧和东欧电力需求较大,是电力受入中心,接受洲内北部盈余电力和亚非清洁电力。预计,2035 年、2050 年跨洲跨区电力流规模将分别达到 8500 万千瓦和 1.33 亿千瓦。

欧洲总体形成以欧洲大陆柔性直流电网为核心,连接北海、波罗的海、挪威海、巴伦支海风电基地和北欧水电基地,跨洲连接北非、西亚、中亚清洁能源基地的直流电网格局。汇集北海、挪威海、格陵兰岛周边区域海上风电及北欧水电,形成 ±800 千伏直流电网;汇集波罗的海、巴伦支海区域海上风电形成 ±800/±660 千伏直流电网。西欧、南欧、东欧建设网格型±800/±660 千伏柔性直流环网,大规模受入清洁能源并实现各国间互补互济。跨洲,经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通过 ±800/±660 千伏直流接受北非、西亚清洁电力,实现北风南光互补。通过 ±800 千伏直流接受中亚电力,实现亚欧互济。

预计到 2050 年前,将建设 11 项跨洲和 3 项跨区重点互联互通工程,支撑清洁能源大规模、远距离输送和互补互济,实现更大范围能源电力贸易。跨洲建成 8 个 ±800 千伏直流工程、2 个 ±660 千伏直流工程及 1 个 ±500 千伏直流工程,总输送容量 7500 万千瓦;跨区建成 1 个 ±800 千伏直流工程,输送容量 800 万千瓦,1 个 ±800 千伏柔性直流环网工程及 1 个±800/±660 千伏柔性直流环网工程。

构建欧洲能源互联网综合效益显著。经济效益方面,预计到 2050 年,欧洲能源互联网累计投资约 4.9 万亿美元,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 1.9%,有效促进清洁能源资源开发。能源供给更可靠、更清洁。社会效益方面,可有力带动能源电力基础设施和上下游产业发展,累计创造就业岗位约 2700 万个,大幅降低能源供应成本。环境效益方面,欧洲能源互联网建设可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到 2050 年,能源系统二氧化碳排放降至 11 亿吨 / 年;有效减少气候相关灾害,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到 2050 年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硫 680 万吨 / 年、氮氧化物 1550万吨 / 年、细颗粒物 150 万吨 / 年,提高土地资源价值 180 亿美元 / 年。政治效益方面,可加强区域互信基础,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提升区域一体化,促进各国政府、企业和国际组织紧密合作。

着眼于助力实现全球 1.5 摄氏度温控目标,欧洲进一步加大清洁低碳发展力度,持续提升清洁化、电气化水平,提高电网互联规模。与助力实现全球 2 摄氏度温控目标相比,进一步压减化石能源,预计 2050 年一次能源中化石能源需求将减少 53% ;提升清洁能源开发比例,2050 年清洁能源电源装机容量将增加 10% ;加快电能替代,2050 年电能占终端能源比重将提升约 16 个百分点;加强电网互联互通,跨洲跨区电力流将增加 2400 万千瓦;加大投资力度,到2050 年清洁能源开发和电网建设投资累计将增加 10%。